如果說“河長制”是讓每一條河都有一個“河長”,那“林長制”就是讓每座山、每片林、每棵古樹名木都有自己的“林長”,專員專管、責任到人。
2021年12月27日,市委辦、市府辦印發《東莞市全面推行林長制的實施方案》,標志著東莞市林長制工作進入新階段。目前,東莞1059名林長已到崗到位。
背上2號打火把、北斗巡護終端、森林滅火頭盔,專職護林員鐘華和同事們又開始一天的巡山工作。
在清溪鐵場村這片船坑林區里,他們每天至少走上兩萬步。“步數排行榜我們每天都上榜的。”鐘華開了一個玩笑,大伙都樂了。
加強對林區火源的管理、及時報告火情、制止破壞森林資源的行為,這是護林員的職責所在,但在具體操作中,他們遇到很多“尷尬”時刻。
鐘華說,“最大的困難,就是護林員沒有林業執法權,所以有時候我們面對一些違法行為,就沒有一些強制手段去制止,只能勸說,去跟他多溝通,然后我們自己再多巡幾次。”
自“林長制”在全省推行以來,2021年11月9日,東莞市委辦、市府辦印發《關于成立東莞市全面推行林長制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》,12月27日印發《東莞市全面推行林長制的實施方案》(以下簡稱《方案》),這標志著東莞市林長制工作進入新階段。
“林長制”一鋪開,不僅有護林員在一線守護森林,市鎮村三級“林長”也都成了標配。鐘華表示,“現在我如果發現違法情況,可以第一時間上報給上一級林長,更加有震懾力,這樣相當于有更多的渠道讓社會各群體、資源都來為保護森林出一份力,避免護林員單打獨斗的局面。”
什么是林長制?就是要把每一座山、每一片林的保護與發展職責落實到各級黨政主要領導,實行黨政同責、一把手負總責、分管領導具體負責、班子成員分片包保的責任制體系,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制度創新。
《方案》明確了林長制組織體系:要構建市、鎮、村三級林長體系,市、鎮(街道、園區)設立第一林長、林長和副林長。村(社區)可根據實際情況設立林長和副林長,構建以村級林長、基層監管員、護林員為主體的“一長兩員”森林資源源頭管護機制。
目前,東莞市已設立林長1059名,設置市級以上林長公示牌18塊。
東莞山林面積如此之大,這“林長”的官兒可不“小”!“新官”都上任了,具體怎么管呢?答案是實行分區(片)負責。
按照《方案》,東莞市分為松山湖、旗嶺、大嶺山、華陽湖、黃旗山和銀瓶山六個市級林長責任區域,每一片區域由一位市級林長負責。林長“巡山”都有頻次的要求,負責組織協調解決責任區域內的森林資源保護發展重點難點問題。村(社區)林長需及時發現、制止各類破壞森林資源行為,并向上級林長報告。
清溪鎮是林業大鎮,森林面積86平方公里,森林覆蓋率61%。在林長制中,清溪鎮屬于六個市級林長責任區域中的銀瓶山區域,第一林長由黨委書記葉錦銳擔任。葉錦銳表示,為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,貫徹落實中央、省、市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精神,2021年,清溪按鎮、村兩級構建林長體系,其中鎮級第一林長、林長和副林長,分別由鎮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和有關負責同志擔任,村級林長由村黨組織書記擔任,統籌負責鎮內銀瓶山、大王山森林公園、鐵矢嶺濕地公園等7個林業區域,組織實施“智慧林長”建設、森林資源保護發展、森林資源網格化管理、綜合行政執法等工作。
目前,清溪組建了一支近百人的專職隊伍,實行數字化管林護林,完善“鎮級林長抓重點、抓難點”“村級林長抓具體、抓落實”“護林員找問題、控源頭”等機制,以“橫向到邊、縱向到底、責任到人”的網格化管理體系,推進林長制的全面落實。
另外,《方案》明確了目標要求,到2025年,運行機制順暢的市鎮村三級林長制組織體系全面建成。每年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.9‰以內。2035年,全面推行林長制成效更加顯著,各級林長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目標責任充分落實,林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,生態系統碳匯增量逐步提升,人民群眾生態福祉持續增進,高質量美麗東莞基本建成。
來源:政務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