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4月22日是第53個世界地球日,今年宣傳主題是“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”。近年來,廣東省積極踐行生態文明理念,高質量開展國土綠化和生態修復工作,深入實施綠美廣東大行動,持續推進科學綠化,強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,加快建設南粵秀美山川,為美麗廣東營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。
下面,跟隨文字及海報,一起了解綠美廣東新風貌吧~
廣東聚焦科學綠化,制定碳達峰碳中和林業行動計劃,實施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和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,2021年累計植樹1.2億株,完成造林與生態修復192.51萬畝,重點造林計劃100%落地上圖,形成了精確的造林綠化空間數據。
2022年,全省國土綠化和生態修復總任務為190萬畝。當前,廣東正主動謀劃以科學綠化推動林業“雙碳”行動大發展的相關舉措,各地春季造林工作正如火如荼推進,并加緊實施宜林荒山荒灘造林、低質低效林改造修復等工程,大力推進高質量水源林和國家儲備林建設,進一步加強造林綠化和森林撫育,強化森林資源保護管理,走科學、生態、節儉的綠化發展之路,穩步提升森林蓄積量,加快推進我省林業“雙碳”行動。
▲圖片地點: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
近年來,廣東持續優化綠色生態格局,強化生態公益林和濕地保護管理建設,有效控制森林火災和病蟲害發生頻率和影響范圍,有效保護了森林資源,為推動形成更為完整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體系奠定堅實基礎。目前,廣東記錄分布有陸生脊椎野生動物1018種,高等植物6654種,是全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省份之一。
接下來,廣東將加快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,加大濕地管理和紅樹林保護修復力度,完善森林督查機制,組織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若干重大工程,全面強化森林資源保護監管,優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,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廣東。
▲圖片地點:廣東南水湖國家濕地公園
在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方面,廣東持續加快推進森林城市、森林鄉村和綠道建設,推動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通過驗收,極大改善了生態宜居環境。當前,廣東已建成11個國家森林城市,推動近1000個森林公園、濕地公園免費向公眾開放,每年大約有1.5億人次享受到生態福利。廣東省還充分借助生態環境開展形式多樣的森林文化活動,促進林業產業融合發展,不斷加大綠化惠民、生態惠民力度。
今后,廣東將以全面推行林長制為抓手,協同推進城市和鄉村綠化工作,重點開展水鳥生態廊道、森林生態廊道建設,推動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高質量發展,適度開發生態旅游和自然教育活動,實現我省森林資源質量更高、生態產品更豐富、城鄉環境更宜居、人與自然更和諧。
▲圖片地點:深圳灣
來源:政務中心